奇怪,為什麼有時候解出的大便很黏,黏在馬桶壁上面,沖了好幾次都沖不掉,會不會是生病了?

我們上廁所時,有時候是很乾的綿羊便,有時候是正常金黃色、硬度剛剛好的便便,有時候的大便卻很黏,而且黏在馬桶壁,沖水幾次都沖不乾淨,這是為什麼?

新竹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施政言表示,食物從口腔、食道經過胃研磨、送至小腸再排到大腸,到大腸末端吸收水分後成為糞便解出。

高油、精緻飲食的人,大便比較黏

糞便主要的內容物是纖維,若攝取較多蔬菜、水果、穀類(糙米)等,因纖維比例高,進入腸道後就會形成「成形的糞便」。換言之,如果攝取太多高油脂、高蛋白或精製澱粉(如白米、玉米粉)的食物類型,大便就會比較黏。

現在30多歲的年輕族群,有相當高比例的人腸道缺乏彈性,健康度比40歲以上的人差,這是因為常吃速食、高油脂食物導致,反而比吃粗茶淡飯的年長者腸道來得不健康。

目前並無直接證據顯示,黏稠的大便的人得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,不過,由於高油脂食物本身就是致癌因子之一,因此,間接導致大腸癌或其它癌症機率可能較高,所以,應多吃高纖的蔬果及多喝水,糞便的型態就會比較健康。

9公分、金黃色成形大便,最健康

「糞便完美顏色是金黃色」,施政言表示,並不是每個人的大便都可以很完美,一般而言,只要顏色不要太深,淺咖啡色也算健康;若糞便在體內積很久才排出,變成深咖啡色或墨綠色則是宿便;若是柏油瀝青色,看起來黑黑水水泥巴狀,可能是腸胃道出血,要趕快就醫。

施政言解釋,健康糞便是黃色的,是因混雜了膽汁顏色,若膽管阻塞無法分泌膽汁,則會變成灰白色,這是不正常的顏色,要就醫檢查。除了顏色外,健康的大便成條狀,長度是1截約3公分,大約要排出2~3截才達到1天正常的量;若可以把大便解得很長,每截都超過3公分,也算是正常。

大便的成分中有70~80%是水,比水的比重低,所以,健康大便應浮在水面上;至於糞便的粗細則與健康無關,與肛門括約肌力道有關,因人而異,只要解大便時不是很費力,屬於偏軟有成形即可;若解出的糞便成條狀,但有顆粒隆起狀也不好,代表水喝太少,更嚴重的狀態是變成顆粒的綿羊便狀,表示腸道太乾。

此外,有人因腸道發炎而喪失吸水功能,大便會稀散或變水狀;也有人因自律神經失調,或緊張焦慮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衡,交感神經興奮腸道蠕動慢、副交感神經興奮時蠕動過快,不協調狀態下,出現便秘或拉肚子,建議就醫檢查原因。

正常排便,至少2天1次

施政言表示,醫學上定義「排便少於3天1次是為便秘,大於1天3次以上則是腹瀉」。但他認為,人吃了3餐後,最理想的狀態是吃入的食物要在24小時內排出,因此,最標準的解便頻率應是每天都要排出,頂多2天就要解便,超過2天以上就算便秘。

臨床上,施政言看過不少嚴重便秘的患者,有的1週才上1次,甚至1個月都幾乎沒解便,即便有排,量也非常少,造成如此嚴重便秘,除了飲食問題外,有的患者是先天腸道過長所導致。有個臨床案例,患者大腸長度3公尺多,正常人僅為1公尺半左右,長度超過1倍以上,因此解便困難,必須採取手術把過長的腸道切除;有人則是腸道無彈性,建議多運動可改善。

要有正常的大便習慣,一定要維持「3高」──運動量、纖維量和水分量要夠多,並常按壓腸道、按摩肚子或補充益生菌,來保持腸道健康。市面上的益生菌種類很多,建議到藥局詢問專業藥師,選擇適合的益生菌,腸道好菌多也有助排便。

體內過濕,大便也很黏

有中西醫雙執照的施政言,從中醫角度來看大便過於黏稠的問題,認為可能是體內濕氣或濕熱過盛,或經常吃燥熱的食物等所導致,可以服用清熱去濕的「平胃散」來加以改善,或多吃紅豆、綠豆、薏仁等穀類也能幫助去濕,經調節飲食和體質後就會改善。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個懷孕的準媽媽,都希望生出健康寶寶,尤其是本身有過敏體質的媽咪,常常尋求特別的飲食方法,例如補充益生菌調整體質,避免把過敏遺傳給寶寶。但是,懷孕期間多吃益生菌,真的可以降低生出過敏兒的機會嗎?

孕婦多補充優酪乳等含益生菌的食物,對於避免生出過敏兒幫助有限,但是仍可強化自身免疫力,有助於生出健康的寶寶。

市面上許多優格、優酪乳以及其他益生菌產品,都宣稱可以改善過敏體質,甚至連幼兒奶粉也開始添加益生菌,強調有益孩子健康。於是,有些民眾以為孕婦在懷孕期間多喝優酪乳,或是直接吃益生菌,就能替肚中寶寶打造不易過敏的好體質。

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 不能改變過敏基因

事實上,市售的益生菌是活性微生物製品,意在改變宿主的胃腸道菌叢、清除壞菌,與過敏基因並沒有直接關連。因此,想要在孕期透過吃益生菌降低過敏的遺傳機率,效果相當有限。

如果孕婦自己或是夫妻雙方家族中,本來就帶有過敏體質,那麼生出過敏兒的機率自然比較高。不過,準媽咪也不用氣餒,益生菌雖然難以改變基因,但是對於提升孕婦免疫力、促進腸胃健康確實有幫助。

王子南營養師表示,準媽咪的腸胃功能健全,可以促進產生較多免疫細胞,強化免疫系統;而腸胃吸收力好,攝取的營養才能順利傳遞給寶寶。也就是說,母體越強健,寶寶就會越健康。

既然益生菌對孕婦有好處,也會連帶影響胎兒;那麼,準媽咪應該怎麼吃,才能讓好菌發揮效果呢?

挑選複合型益生菌 長期攝取效果較佳

王子南營養師提醒,購買益生菌時,必須挑選製造藥廠獲得cGMP核可的產品;另外建議選擇複合型的益生菌,因為不同的菌種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位置。有些耐強酸、耐高溫,有些專門作用於腸道上半部,有的則針對下半部,因此選擇綜合型的益生菌產品,會比單單攝取某個菌種還要健康。

至於益生菌的吃法,王子南營養師表示,以產品包裝上的說明為主,不過膠囊型的一天大概吃2顆、錠劑一天2至3顆、粉狀包裝的則是1包左右。需要注意的是,準媽咪一旦決定補充益生菌,就應該每天適量且長期攝取,不能間斷,或者突然增加攝取量,多食無益。

另外,含有乳酸菌的優酪乳也是補充益生菌的另一個選擇,孕婦一天的奶類攝取量可以達2杯(一杯=240c.c.),不過要注意也別喝進太多糖份。

【營養師小叮嚀】:

過敏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準媽咪必需先強化自己的腸胃系統,才能促進胎兒的免疫系統正常發育。雖然,補充益生菌不見得就不會生出過敏寶寶,但確實有助於強化孕婦體質;準媽咪還是可以適量攝取益生菌,並且遵守長期服用,選擇複合型產品的原則,和寶寶一起吃出健康。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食品添加物與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

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教授 林杰樑

孩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ADHD)在目前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異常,除了造成學習困難之外,也困擾著很多父母。
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是先天腦部的異常之外,許多是與後天暴露相關。 譬如:鉛過高也會引起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,孩童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:巧克力、可樂、茶、咖啡,也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。

根據2007年11月的刺胳針(Lancet)英國學者馬肯(McCann D)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,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。總共有153位3歲孩童及144位8~9歲的大孩童參加他的研究,此項研究為雙盲性、有安慰劑、交叉的臨床試驗。準備3種飲料,第一種當安慰劑,第二種含有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,第三種含有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另外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,提供給孩童飲用。其外觀無法分辨,味道也無法分辨。並且用過動量表(global hyperactivity aggregate,GHK),由學者、孩童的老師、父母及8~9歲的孩童朋友,分別加以評分,並以電腦分析。 結果只有16個3歲孩童及14個8~9歲的大孩童無法完成研究。平均參予者都喝掉85%飲料,不管是3歲孩童或8~9歲的大孩童,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人工色素都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。這些色素包括黃色4號、5號及紅色6號、40號。馬肯教授結論是人工色素或是苯甲酸鹽(防腐劑),各自或共同引發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。

在台灣孩童的零食、糖果、含糖飲料、果汁及冰品,常含有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人工色素。孩童天天都暴露在這些有毒物質裡而不自知,難怪台灣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個案越來越多。其實苯甲酸鹽(防腐劑)除了可能引發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,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、皮膚過敏,引起孩童食慾不振、發育遲緩,還會使得孕婦生產胎兒體重不足,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都禁止使用在孕婦及孩童食品上。 關於人工色素,除了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,以前的研究甚至認為會引起孩童過敏症發生,及傷害智商。日本政府早在30年前已經嚴格管制,在其國內食品大多使用天然色素如:紅色的茄紅素、黃色的胡蘿蔔素等。基於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人工色素對孩童的傷害,在此呼籲政府與衛生主管單位應全面管制苯甲酸鹽(防腐劑)及人工色素於兒童食品的使用。

 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呼吸對一般人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動作,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,但不少患者卻深受過敏所害,無法好好呼吸。即使與性命無關的過敏性鼻炎,患者卻得忍受流鼻水、打噴嚏、鼻塞等困擾,頭暈腦鈍;而氣喘患者常會感到很喘、呼吸困難、咳個不停,甚至有致命的危險。該怎麼擺脫過敏性鼻炎與氣喘,才能暢快呼吸?

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……過敏性鼻炎,饒了我吧!

天氣冷,不少人一起床就連打好幾個噴嚏,甚至還經常流鼻水、鼻塞,對於自己經常感冒,感到困擾不已,但這些症狀很可能不是感冒,而是過敏性鼻炎所致。

鼻炎可以分為過敏性鼻炎與非過敏性鼻炎兩大類,其中過敏性鼻炎指的是因接觸到過敏原後引起的鼻黏膜發炎。

當過敏原進入具有過敏體質者的鼻黏膜後,與鼻黏膜內肥大細胞表面的IgE抗體結合後,即會使肥大細胞釋放出多種發炎物質,如組織胺、血清胺等,造成鼻子發炎, 患者會出現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癢等症狀。

根據統計,小孩子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是二至三成,成人也有四分之一左右,而且它的盛行率還在逐年增加中。雖然過敏性鼻炎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,卻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、課業表現和工作效率。

體質及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很重要

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中,體質及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很重要,且可發現家族性的現象,即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常有過敏性鼻炎。據研究,父母其中一人若有過敏性鼻炎,子女日後出現過敏性鼻炎的機率,是父母都沒有過敏性鼻炎者的四倍。至於引起過敏的基因一直有新的研究報告出來, 目前尚未有定論。

此外,如果1、2歲時曾發生食物過敏,或是異位性皮膚炎,意謂患者有容易過敏的體質,4歲以後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機率也會增加。在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,性別的差異並不顯著。

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

吸入性過敏原是引起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原因。在台灣,最常見的過敏原以塵蟎居首,其次是家中的動物、昆蟲或植物。戶外的過敏原則包括黴菌和花粉。

除了過敏原之外,空氣污染物,例如,香菸、汽機車廢氣、柴油引擎廢氣、臭氧、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等,也會導致過敏性鼻炎或使過敏性鼻炎惡化。有些藥物,例如,阿斯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,也會誘發過敏性鼻炎。

你是哪一類過敏性鼻炎?

過敏性鼻炎可區分為間歇性與持續性兩大類,其中又各可分為輕度與重度兩種,此分類可以做為用藥時的參考。

間歇性過敏性鼻炎是指一周出現症狀的時間在4天以內,且持續不超過4周;相對地,若一周的症狀超過4天,且持續時間長達4周以上,即屬於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。

除了以時間長短進行分類外,還可以症狀嚴重度區分,若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癢等症狀,已嚴重到足以影響白天的活動與夜晚的作息,就屬重度的過敏性鼻炎;如果日常生活並不受到症狀影響,即屬輕度。

是感冒,還是過敏性鼻炎?

過敏性鼻炎會出現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等症狀,與感冒極為類似,但還是可以從症狀中發現兩者的差異。

感冒除了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之外,還可能出現發燒、喉嚨痛、咳嗽、倦怠、活動力變差等表現,但過敏性鼻炎除非合併鼻竇炎,否則不會發燒,也很少出現喉嚨痛、活動力下降等情形,兩者不同。且過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在清晨出現打噴嚏、流鼻水等症狀,鼻涕多為清澈水狀;若是黃綠色濃鼻涕持續出現5天至一星期以上,甚至伴隨發燒,或口臭很重,兩頰或前額脹痛,則考慮併發鼻竇炎。

除了從症狀判斷,臨床上會再輔以理學檢查。如果是單純的感冒,喉嚨可能會紅腫,鼻黏膜也偏紅;但若是過敏性鼻炎,喉嚨並不會太過紅腫。此外,由於過敏性鼻炎是慢性疾病,會反覆發生,患者的症狀如果已經持續數周,也可做為判定是過敏性鼻炎而非感冒的重要參考。

一旦從症狀和鼻喉部的理學檢查,判定可能為過敏性鼻炎後,醫師會視狀況決定是否需進行過敏原的檢測。檢測過敏原有抽血和皮膚測試兩種方法。抽血可得知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濃度是否有上升的情形;皮膚測試則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,再依皮膚局部發炎紅的情形加以判讀。最普遍的皮膚測試方式是皮膚戳刺測試,把一小滴過敏原萃取物滴在皮膚上(通常在前臂),再把該處皮膚用刺針刺一下,10~15分鐘後再測量皮膚腫脹的面積。但因做皮膚測試必須先讓患者停藥,目前臨床上較少運用。

先以藥物治療症狀,必要時手術
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避免過敏原。如果是間歇性或是症狀輕微者,只需治療到症狀緩解即可。有些患者甚至未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,而在幾天後自動痊癒,患者甚至會以為自己是斷斷續續感冒,這類患者以青少年和成人為主。如果是5~10歲的小朋友,多屬於持續型,且一定會有幾天很不舒服。

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,則需要每天服藥,若是輕度的過敏性鼻炎,可採用噴劑或是口服的抗組織胺,改善打噴嚏、流鼻水和鼻子癢的症狀。但抗組織胺對鼻塞的效果不佳,若有鼻塞現象,則可採用局部類固醇滴劑、局部血管收縮劑、局部肥大細胞穩定劑 (chromones) 或口服抗白三烯素,改善鼻黏膜之充血、腫脹。

早期的抗組織胺,使用時容易有嗜睡、口乾舌燥等副作用,但新一代藥物的副作用已經明顯減少,不會影響日常作息。若只是單純的過敏性鼻炎,也可考慮採用鼻噴劑,副作用會比口服藥物更少,但如果合併過敏性結膜炎,滴過敏眼藥水之外仍可加上口服抗組織胺藥劑,則可一併改善眼睛的症狀。

如果患者的症狀較為嚴重,除了抗組織胺之外,還要再加上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,患者大約要持續治療一至兩個月後,再逐漸減輕藥物,且徹底改善過敏原的存在,才可望好轉。
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以藥物為主,且要避免環境中的過敏原,但若仍無法獲得改善,則可考慮手術。鼻塞是過敏性鼻炎中最惱人的症狀,鼻塞嚴重者可接受下鼻甲切除手術,因為下鼻甲肥大,或是合併鼻息肉、鼻中膈彎曲,都會加重鼻塞的症狀。

減敏療法可望幫助患者痊癒

經由適當的治療後,約有七至八成的患者都可獲得緩解,即使患者的過敏性鼻炎持續到青少年,甚至成年,但症狀都會獲得改善。但要根治並不容易,過敏性鼻炎根治的比例不超過三成。真正可以改變病程的是減敏療法,例如對塵蟎過敏者,可以皮下注射低劑量的塵蟎萃取物,讓身體產生免疫的耐受性。

雖然減敏療法可望達到痊癒的目標,但皮下注射初期一周需注射一次,之後雖可逐步拉長時間到一個月一次,且極低的比例可能出現全身過敏反應,引起急性且具有潛在致命性的過敏性反應,包括過敏性休克等,接受度並不高。目前國外正研究以舌下滴劑方式進行減敏療法,希望改善現行治療方式的不便。

除了減敏療法之外,如果患者在過敏原測試中,顯示只對某一種過敏原有反應,且此過敏原很罕見,患者只要避開過敏原即可不再發作,達到根治的目的,但如果是環境中很難避免的過敏原,想要根治過敏性鼻炎就很難了。

避免過敏原 減少刺激物

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而言,除了視病情的嚴重度,接受藥物治療外,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過敏原,平日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,了解哪些情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的發生。

要減少過敏原,首先要減少家中的擺設,不用的物品盡可能清除乾淨,以免堆積灰塵;勿用地毯或厚重窗簾, 寢具宜兩周以熱水浸泡清洗或先用烘衣機烘10分鐘再清洗,或是採用防蟎寢具。若小朋友對貓狗毛過敏,家中最好不要養貓狗。儘量保持環境濕度50~60度,必要時使用除濕機、空氣清淨機並注意濾網的更換;居住處若過於潮濕,容易滋生黴菌和塵蟎,小朋友盡量避免玩絨毛玩具。

對於有過敏體質者而言,過敏原是導致過敏發作的因子,但有些刺激物則讓已經出現過敏反應的呼吸道更加不舒服,包括:變化過大的溫度或濕度、燒香、二手菸、油漆味、香水,或是都市的空氣污染等。

有些病人會覺得自己的過敏反應不易緩解,主要就是因環境中存在太多刺激物,平日應避免接觸這些刺激物,例如不要抽菸;冬天外出時宜先暖身,戴口罩,圍圍巾,避免直接接觸冷空氣,以免呼吸道受到太大的刺激。

過敏性鼻炎雖然不致於對生命產生威脅,但卻是相當惱人的疾病,除了藉由藥物緩解症狀之外,本身的自我照護更不能輕忽,唯有讓自己盡可能避開敏原,減少刺激物的接觸,才能不讓過敏性鼻炎常常找上門。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呼吸對一般人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動作,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,但不少患者卻深受過敏所害,無法好好呼吸。即使與性命無關的過敏性鼻炎,患者卻得忍受流鼻水、打噴嚏、鼻塞等困擾,頭暈腦鈍;而氣喘患者常會感到很喘、呼吸困難、咳個不停,甚至有致命的危險。該怎麼擺脫過敏性鼻炎與氣喘,才能暢快呼吸?

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……過敏性鼻炎,饒了我吧!

天氣冷,不少人一起床就連打好幾個噴嚏,甚至還經常流鼻水、鼻塞,對於自己經常感冒,感到困擾不已,但這些症狀很可能不是感冒,而是過敏性鼻炎所致。

鼻炎可以分為過敏性鼻炎與非過敏性鼻炎兩大類,其中過敏性鼻炎指的是因接觸到過敏原後引起的鼻黏膜發炎。

當過敏原進入具有過敏體質者的鼻黏膜後,與鼻黏膜內肥大細胞表面的IgE抗體結合後,即會使肥大細胞釋放出多種發炎物質,如組織胺、血清胺等,造成鼻子發炎, 患者會出現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癢等症狀。

根據統計,小孩子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是二至三成,成人也有四分之一左右,而且它的盛行率還在逐年增加中。雖然過敏性鼻炎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,卻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、課業表現和工作效率。

體質及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很重要

引起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中,體質及環境中的過敏原都很重要,且可發現家族性的現象,即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常有過敏性鼻炎。據研究,父母其中一人若有過敏性鼻炎,子女日後出現過敏性鼻炎的機率,是父母都沒有過敏性鼻炎者的四倍。至於引起過敏的基因一直有新的研究報告出來, 目前尚未有定論。

此外,如果1、2歲時曾發生食物過敏,或是異位性皮膚炎,意謂患者有容易過敏的體質,4歲以後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機率也會增加。在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,性別的差異並不顯著。

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

吸入性過敏原是引起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原因。在台灣,最常見的過敏原以塵蟎居首,其次是家中的動物、昆蟲或植物。戶外的過敏原則包括黴菌和花粉。

除了過敏原之外,空氣污染物,例如,香菸、汽機車廢氣、柴油引擎廢氣、臭氧、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等,也會導致過敏性鼻炎或使過敏性鼻炎惡化。有些藥物,例如,阿斯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,也會誘發過敏性鼻炎。

你是哪一類過敏性鼻炎?

過敏性鼻炎可區分為間歇性與持續性兩大類,其中又各可分為輕度與重度兩種,此分類可以做為用藥時的參考。

間歇性過敏性鼻炎是指一周出現症狀的時間在4天以內,且持續不超過4周;相對地,若一周的症狀超過4天,且持續時間長達4周以上,即屬於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。

除了以時間長短進行分類外,還可以症狀嚴重度區分,若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癢等症狀,已嚴重到足以影響白天的活動與夜晚的作息,就屬重度的過敏性鼻炎;如果日常生活並不受到症狀影響,即屬輕度。

是感冒,還是過敏性鼻炎?

過敏性鼻炎會出現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等症狀,與感冒極為類似,但還是可以從症狀中發現兩者的差異。

感冒除了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之外,還可能出現發燒、喉嚨痛、咳嗽、倦怠、活動力變差等表現,但過敏性鼻炎除非合併鼻竇炎,否則不會發燒,也很少出現喉嚨痛、活動力下降等情形,兩者不同。且過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在清晨出現打噴嚏、流鼻水等症狀,鼻涕多為清澈水狀;若是黃綠色濃鼻涕持續出現5天至一星期以上,甚至伴隨發燒,或口臭很重,兩頰或前額脹痛,則考慮併發鼻竇炎。

除了從症狀判斷,臨床上會再輔以理學檢查。如果是單純的感冒,喉嚨可能會紅腫,鼻黏膜也偏紅;但若是過敏性鼻炎,喉嚨並不會太過紅腫。此外,由於過敏性鼻炎是慢性疾病,會反覆發生,患者的症狀如果已經持續數周,也可做為判定是過敏性鼻炎而非感冒的重要參考。

一旦從症狀和鼻喉部的理學檢查,判定可能為過敏性鼻炎後,醫師會視狀況決定是否需進行過敏原的檢測。檢測過敏原有抽血和皮膚測試兩種方法。抽血可得知特定過敏原的IgE抗體濃度是否有上升的情形;皮膚測試則是將過敏原萃取物直接與皮膚作用,再依皮膚局部發炎紅的情形加以判讀。最普遍的皮膚測試方式是皮膚戳刺測試,把一小滴過敏原萃取物滴在皮膚上(通常在前臂),再把該處皮膚用刺針刺一下,10~15分鐘後再測量皮膚腫脹的面積。但因做皮膚測試必須先讓患者停藥,目前臨床上較少運用。

先以藥物治療症狀,必要時手術
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避免過敏原。如果是間歇性或是症狀輕微者,只需治療到症狀緩解即可。有些患者甚至未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,而在幾天後自動痊癒,患者甚至會以為自己是斷斷續續感冒,這類患者以青少年和成人為主。如果是5~10歲的小朋友,多屬於持續型,且一定會有幾天很不舒服。

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,則需要每天服藥,若是輕度的過敏性鼻炎,可採用噴劑或是口服的抗組織胺,改善打噴嚏、流鼻水和鼻子癢的症狀。但抗組織胺對鼻塞的效果不佳,若有鼻塞現象,則可採用局部類固醇滴劑、局部血管收縮劑、局部肥大細胞穩定劑 (chromones) 或口服抗白三烯素,改善鼻黏膜之充血、腫脹。

早期的抗組織胺,使用時容易有嗜睡、口乾舌燥等副作用,但新一代藥物的副作用已經明顯減少,不會影響日常作息。若只是單純的過敏性鼻炎,也可考慮採用鼻噴劑,副作用會比口服藥物更少,但如果合併過敏性結膜炎,滴過敏眼藥水之外仍可加上口服抗組織胺藥劑,則可一併改善眼睛的症狀。

如果患者的症狀較為嚴重,除了抗組織胺之外,還要再加上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,患者大約要持續治療一至兩個月後,再逐漸減輕藥物,且徹底改善過敏原的存在,才可望好轉。
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以藥物為主,且要避免環境中的過敏原,但若仍無法獲得改善,則可考慮手術。鼻塞是過敏性鼻炎中最惱人的症狀,鼻塞嚴重者可接受下鼻甲切除手術,因為下鼻甲肥大,或是合併鼻息肉、鼻中膈彎曲,都會加重鼻塞的症狀。

減敏療法可望幫助患者痊癒

經由適當的治療後,約有七至八成的患者都可獲得緩解,即使患者的過敏性鼻炎持續到青少年,甚至成年,但症狀都會獲得改善。但要根治並不容易,過敏性鼻炎根治的比例不超過三成。真正可以改變病程的是減敏療法,例如對塵蟎過敏者,可以皮下注射低劑量的塵蟎萃取物,讓身體產生免疫的耐受性。

雖然減敏療法可望達到痊癒的目標,但皮下注射初期一周需注射一次,之後雖可逐步拉長時間到一個月一次,且極低的比例可能出現全身過敏反應,引起急性且具有潛在致命性的過敏性反應,包括過敏性休克等,接受度並不高。目前國外正研究以舌下滴劑方式進行減敏療法,希望改善現行治療方式的不便。

除了減敏療法之外,如果患者在過敏原測試中,顯示只對某一種過敏原有反應,且此過敏原很罕見,患者只要避開過敏原即可不再發作,達到根治的目的,但如果是環境中很難避免的過敏原,想要根治過敏性鼻炎就很難了。

避免過敏原 減少刺激物

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而言,除了視病情的嚴重度,接受藥物治療外,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過敏原,平日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,了解哪些情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的發生。

要減少過敏原,首先要減少家中的擺設,不用的物品盡可能清除乾淨,以免堆積灰塵;勿用地毯或厚重窗簾, 寢具宜兩周以熱水浸泡清洗或先用烘衣機烘10分鐘再清洗,或是採用防蟎寢具。若小朋友對貓狗毛過敏,家中最好不要養貓狗。儘量保持環境濕度50~60度,必要時使用除濕機、空氣清淨機並注意濾網的更換;居住處若過於潮濕,容易滋生黴菌和塵蟎,小朋友盡量避免玩絨毛玩具。

對於有過敏體質者而言,過敏原是導致過敏發作的因子,但有些刺激物則讓已經出現過敏反應的呼吸道更加不舒服,包括:變化過大的溫度或濕度、燒香、二手菸、油漆味、香水,或是都市的空氣污染等。

有些病人會覺得自己的過敏反應不易緩解,主要就是因環境中存在太多刺激物,平日應避免接觸這些刺激物,例如不要抽菸;冬天外出時宜先暖身,戴口罩,圍圍巾,避免直接接觸冷空氣,以免呼吸道受到太大的刺激。

過敏性鼻炎雖然不致於對生命產生威脅,但卻是相當惱人的疾病,除了藉由藥物緩解症狀之外,本身的自我照護更不能輕忽,唯有讓自己盡可能避開敏原,減少刺激物的接觸,才能不讓過敏性鼻炎常常找上門。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敏是現在人常見的疾病,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預防過敏呢?國外研究表示,孕婦如果在懷孕期間多補充益生菌,能夠幫助降低寶寶罹患過敏疾病的風險。 

幼兒過敏 應及早預防 

造成過敏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環境變遷、加工食品、工業化、遺傳基因等,研究發現若父母當中有一人

具有過敏體質,則生下來的小孩有1/3會有過敏病的可能。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,生下來的小孩得到過敏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為2/3。所以想要預防孩子有過敏體質,應該從從娘胎開始。 

懷孕期間服用益生菌 能降低嬰兒的過敏發生率 

匹茲堡兒童醫院的埃里克福爾諾博士表示,「益生菌具有抗過敏的作用。」福爾諾博士的研究小組,將參加者分成兩組,分別在懷孕期間以及生產後的第一年給予益生菌補充劑,之後再對她們的孩子進行過敏原的測試。經過分析比對之後,他們發現在懷孕期間服用益生菌的婦女生下的嬰兒,比起其他兒童能夠降低12%的過敏風險。 

益生菌能夠平衡免疫系統的發展 進而達到改善過敏症狀的效果 

過敏產生的原因,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失衡而導致的。免疫系統是保護人體的機制,負責攻擊對人體有害的物質。但是免疫系統一旦發生錯亂,就會連同無害的物質也一同攻擊,導致身體發炎,誘發過敏症狀的產生。而益生菌能夠調節不平衡免疫系統,降低過敏發炎反應,進而達到舒緩甚至預防過敏的效果。 

原文網址:【孕婦補充益生菌 有效預防幼兒過敏 - 益生菌 - 好健康生活網 HowHealtH - 全家都健康】- http://www.howhealth.org.tw/article-1953-1.html
版權所有:HowHealtH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Jun 30 Mon 2014 17:34
  • 竹炭

竹炭能有效吸附化學毒素幫助人體排毒

在我們的周圍環境中潛藏著許多的化學毒素,「苯」就是其中的一樣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「苯」,主要來自建築裝飾中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料,如塗料、填料及各種有機溶劑等,都含有大量的有機化合物,經裝修後揮發到室內。

苯對人體都有那些危害?

1.慢性苯中毒主要是苯對皮膚、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
2.長期吸入奔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。
3.月經異常,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或紊亂。
4.苯可導致胎兒的先天性缺陷。

竹炭排毒

竹炭可幫助降低苯對人體的傷害
竹炭因為具有極大的表面積,因此具有非常強大的吸附能力,能吸附包括苯、甲醛在內的多種化學物質,因此能夠幫助降低苯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。

文章標籤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食用竹炭排毒之原理

竹炭也是活性炭中的一種,只是竹炭是以竹子鍛燒而成的,竹炭具有比活性炭來得更加強大的吸附作用,是因為它具有4個分子鍵,結構中形成大量的空間。它能有效地將有毒物質吸附,到這些空間裡。

但不是所有的竹炭都適合日常保養使用,因為普通的竹炭產品會連同營養素也一併吸收,所以長期食用反而還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的現象。

 

竹炭排毒

只有經過特殊處理製成的竹炭產品,例如竹炭微粒,才能真正達到只吸附毒素卻不影響營養素吸收的效果。而且竹炭微粒不會被腸道吸收,所以它可以帶著這些有毒物質排出人體外。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竹炭能有效清除異味

 

竹炭是活性炭的一種,只是原料使用的是竹子而已,它經過無氧炭化燒製而成,表面有無數孔隙,能有效吸附多種浮游物質和氣體。

竹炭的比表面積高達700 平方公尺。也就是說,l公克竹炭的表面積相當於一個籃球場那麼大,其吸附能力是木炭的10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竹炭對油漆等苯類化學物質的吸附效果比較好,如果想要消除甲醛等有害氣體,最好選擇經過活化處理的竹炭。

舒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